看到一则短视频深有感触。视频中一个妈妈正哄着3个月左右的小宝宝睡觉,突然宝宝本来在空中乱抓的手就拽住了妈妈的头发,妈妈顿感疼痛,下意识地挣脱,宝宝却越抓越紧。疼痛感让妈妈火冒三丈,忍不住吼向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松手!不然揍你!
  
  孩子总是挠脸抓头,这是咋回事?这几点原因母亲不能忽视!
  
  爸爸听到后,立马从客厅跑过来调解情况。一看到母子因头发纠缠立马笑出了声,妈妈一看爸爸笑火气更大,用求助和怪罪的语气说:赶紧把你儿子拉走,不然连你一起打!
  
  爸爸的出手相助,让妈妈得以脱身,望向宝宝手里一小撮的头发,妈妈心里泛起一丝不忍心。再想到,生育后本来就会掉很多头发,再经孩子折腾,头发就更稀少了。妈妈的气不知道怎么发泄,不能打小孩,于是揍了爸爸一顿解气。
  
  网友看完表示:“还是爸爸扛下了所有,宝宝拉头发的能力真是一流啊;”“我也正经历这种苦痛折磨,时刻想给自己整成秃子;”“拉头发还算小毛病,我家还要挠脸、打脸,一不小心就会被亲生孩子毁了容。
  
  当过妈的,对怀中宝宝各种“坏习惯”熟悉不已,特别是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什么抓脸、拍脸、抓头发,没一个做不出的,现实很多妈妈由此受了不少苦,毕竟宝宝不会因为你是亲妈就去抓别人的头发。有时带孩子时不小心就会在脸上落一道红色的伤痕、头发被宝宝折断握在手里。那一刻,任何一个妈妈都很难不想把孩子打一顿。
  
  孩子小,大人没法跟他讲道理。很多妈妈不禁会想:是不是表示将来孩子会有暴力倾向呢?其实不用担心,宝宝抓挠的行为,是在传递一种“爱”的信号。
  
  为研究孩子在婴儿时期的行为表现,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24名2-5个月大小的宝宝,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一直跟踪到孩子满周岁。
  
  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会把一个玩具分别放在每个孩子面前,然后观察宝宝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反应。实验发现,宝宝对玩具的反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改变。宝宝在一定年龄阶段会用手掌和手指去接触玩具,但是最早期的婴儿只会用拳头和手背。
  
  研究人员解释:在大人眼里简单的动作,在婴儿的世界是复杂的。宝宝不知道自己在抓什么碰到什么,只知道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手能抓一下就抓一下,他们的世界没有触碰方式这一说。
  
  妈妈以为,孩子这些行为是故意趁其不备伤害自己。其实,孩子不懂控制力气的大小,没有办法掌握好度,才会让妈妈受伤。很多大人不知道,这些行为可能是宝宝向妈妈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孩子的心里话:我喜欢妈妈,我要摸妈妈!
  
  妈妈们,下次孩子再对你头部进行攻击时,记得是在传递爱哦~被宝宝抓伤无可避免,妈妈要用什么方式应对呢?
  
  1、动作表情避免夸张,传达错误信息
  
  宝宝在挠妈妈、抓妈妈头发时,妈妈因为不舒服、痛,面部表情突然变化,会让孩子接收不正确的信息:妈妈很喜欢我这样做。之后加重挠人行为。
  
  2、转移孩子注意力
  
  用一些其他玩具、物件、小东西来吸引孩子,间接让他停止抓挠大人的不良行为,宝宝喜欢上抓物品了,自然会减少伤挠妈妈的行为。抓挠需求转变为亲子互动。
  
  宝宝在婴儿期很喜欢和妈妈互动,让他们的抓绕需求得到释放。比如击掌、点手指等这类关于手部小动作的互动,击掌的声音和大人喜悦的表情都会激起孩子的兴趣。
  
  总结:
  
  小孩子看似某些坏的行为,可能隐含着他背后的某种需求,家长不要马上下定论,或者是吼骂孩子,不利于宝宝成长。就像宝宝在抓妈妈的脸和头发时,并不是孩子想攻击妈妈,也不代表未来会有暴力倾向。
  
  通过文章我们了解,抓挠行为是宝宝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向妈妈表达爱意。孩子逐渐长大,会慢慢停止这些抓东西挠东西的动作,妈妈们就不必再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