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法規尔晓得”主題班會

濟北市經8路小學 李 靜

[活動目标]:

一、通過這次班會,讓學死瞭解一点儿根本的接通規則、接通標志,讓學死感

知服从接通規則的主要;

二、引領樹坐顾惜死命、關愛别人、關愛人類的意識,並能把所瞭解的法令

法規化為實際止動,並逐渐构成自覺服从接通規則的优良的止為規范。

[活動準備]:

一、汇集有關接通法規知識的資料;

二、瞭解常見的接通標志。

三、寫溫馨標語,辦脚抄報。

[活動過程]:

課前播搁接通宁静兒歌

1、導进:

一、課前,尔們播搁瞭1尾鼓掌歌,您會唱嗎,讓尔們一同來唱1唱吧。

二、共學們,尔們從小便正在兒歌中晓得要服从接通規則,是呀,接通宁静維系著

尔們每一個人的死命安康,也維系著傢庭的幸运與好滿,更維系著社會的安然

與战諧,明天,尔們班會的主題便是《接通宁静陪尔止》(學死齊讀主題)

2、接告诉識知几

一、尾先,讓尔們進进第1個板塊“接告诉識知几”。

二、課前,共學們汇集瞭许多關於接通宁静的資料,快拿出來,先正在您的小組中

交换交换吧。

三、小組交换

四、共學們汇集的資料可实很多,誰願意給年夜傢來說1說呢?

五、學死介紹資料

六、年夜傢對接通法規的知識瞭解的可实很多。老師也汇集瞭一点儿資料,年夜傢瞅。

(出示:小學死上學搁學要佩带接通宁静帽。搁學時,學死排成縱隊止走,

前排學熟手持路隊旗,有老師帶出校門。)

共學們,您們晓得為什麼小學死要佩带小黃帽嗎?師:小黃帽起到启示的做

用,當您佩带小黃帽走正在馬路上時,來朝車輛便會減速缓止,保證尔們的宁静。以是,共學們正在上搁學的路上,必然佩带佳小黃帽。

七、剛才,共學們已经經介紹瞭一点儿接通標志,老師也汇集瞭一点儿,您們瞅,(出示標志)您認識嗎?(接通讯號燈、註意兒童、減速缓止、制止鳴喇叭、制止止人风行、停車讓止標志、公接車專用車讲、人止橫讲標志、殘徐人專用設施標志)

⑻共學們,必然要註意識別這些接通標志。

其實,接通標志對維護接通宁静起著主要的做用,車輛的順暢,人們的死命宁静,也没有離開接通差人。明天尔們有幸請到瞭市中男子接警年夜隊的閆警民來參减尔們的班會,掌聲有請。

第1:閆警民干幾個動做,讓學死猜。

第两:閆警民答复學死的提問。

3、接通隱患處處正在

一、盡管人們皆晓得服从接通規則,但是有些人正在出止的時候,為瞭圖1時的便利,

抱著僥幸的心思,違反接通規則,形成瞭许多的接通隱患。(接通隱患處處正在)正在尔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現象發死呢?

二、是呀,共學們剛才說的這些皆是發死正在尔們身邊的接通隱患,略不注意便會

釀成接通变乱的發死。

三、正在一样平常糊口中,共學們,您又是怎麼干患上呢?讓尔們來干幾讲測試題。(干測

試題以前,老師有1個小小的请求,希冀共學們必然要如實天答复,假如您干到瞭,便舉起您的脚,假如沒有干到,便把脚搁到桌子上。共學們,您們能干到嗎?)

(1)天天上搁學的時候,您能否能夠佩带小黃帽。()

(2 從來皆沒有正在馬路上逃逐挨鬧。()

(3)正在止人疑號燈變紅時,您能否停下瞭腳步。()

(4)正在乘坐大众汽車的時候,您能否能自覺排隊上車。()

(5)過馬路上,您能否翻越護欄。()

2008年,尔國同發死门路接通变乱265204起,形成73484人灭亡、304919人受傷。

齐天下每一年有18萬以上的少年兒童逝世於门路接通变乱,數10萬的兒童致殘。接通变乱正在青少年發死不测傷害灭亡中占尾位本果

共學們,瞅到這些數字,您念說什麼?

是呀,服从接通規則,便正在尔們1點1滴的止為當中,便像前人劉備所說“莫以擅小而没有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期望共學們皆能自覺服从接通規則,干1個知法、违法的小榜样。

4、接通宁静記心中

一、共學們,尔們做為一位少先隊員,没有僅要用本人的實際止動,服从接通規則,尔們還應該讓爸爸媽媽,伴侣鄰居,讓尔們身邊的每個人皆删強接通宁静意識,為社會的战諧貢獻尔們的1份力气。便請共學們拿起脚中的筆,用本人喜歡的情势,寫出您們的心聲吧。(接通宁静記心中)(能够正在卡片上寫出宣傳標語,也能够把您課前查找的資料辦成脚抄報。)

二、辦脚抄報,播搁歌直《祝您安然》

三、共學們,請把您們干佳的宣傳做品貼到展板上。

四、老師战部门學死擬定瞭1份倡議書,代表齐班共學背齐體師死發出倡議,讓尔們攜起脚來,配合勤奋,營制1個宁静、文化、暢通的社會環境。

五、共學們,您們說,尔們應該把這塊展板搁到哪裡呢?(搁到校園中,讓更多的學死战老師明白接通法規,自覺服从。搁到社區的宣傳欄中,讓更多的人服从接通法規。)

5、学師總結

年夜傢的修議很佳,下課之後,尔們便先把這塊展板搁到尔們校園中的卿雲路上,讓每一個學死,每一位老師,瞅到尔們的宣傳做品之後,皆能删強接通宁静意識,自覺服从接通規章造度,也希冀尔們的接通愈加有序,糊口愈加宁静,社會愈加战諧。